1月18日上午,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深入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全面完成秦岭东段洛河流域保护和修复工程。此外,报告还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干渠沿线周边生态治理,推进五里川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这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格外的重视。”省政协委员、豫地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纪云说。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两会期间,余纪云带来了两份建议,分别聚焦于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和赤泥库治理。这正与省政府在2025年更大力度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部署相吻合。
建议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对赤泥库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
顶端新闻:今年两会上,您建议“当谋划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这有何重大意义?
余纪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水资源问题。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比如,水源地核心区水质保障面临挑战,历史遗留矿山存在隐患,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风险。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项目(简称:丹江流域山水工程)位于秦岭—伏牛—淮河一线,是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的分水岭区域,纵跨“三区四带”中的黄河和长江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最靠近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天然“水塔”,地理区位十分重要。通过项目实施,可系统解决丹江口水库库区及汇水区域水土流失、石漠化、水生态退化、农业面源污染、库周缓冲带碎片化、环库岸线灾害隐患等突出重大环境问题和生态风险。建议可以借鉴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成功经验。
我今年建议之一就是“关于谋划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项目”,旨在通过丹江流域的系统治理,提升水源涵养功能,拓展蓝绿生态空间,构建从山顶到湖库的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守好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全面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生态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顶端新闻:您还关注到提到赤泥库极度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当前河南在着力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经济新质提升。在您看来,加快赤泥库治理对于河南产业的新质发展有哪些作用?
余纪云: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一种性质独特的弃渣,堆放这种废弃物的尾矿库被称为赤泥库。
我省是氧化铝生产大省,经调研,我省现有赤泥库22个,占地超过1.6万亩。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同时还存在溃坝、泥石流等安全隐患。
赤泥库的问题当前可以治理和修复。比如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已用自有专利技术对小面积赤泥库进行了生态修复和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一般持续改良3年后的赤泥库,可以种植庄稼,提升粮食产量,助力河南省农业畜牧产业发展。
谋划丹江流域山水工程和实施赤泥库治理,不仅有利于推进河南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打造美丽河南,也将有利于发挥豫地科技集团技术优势,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提升企业自身发展能级。
顶端新闻: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瞄准碳基新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等,推动电子级金刚石、高纯石英等新一代电子材料创新发展”。在推进这一方面上,豫地科技有什么新进展?
余纪云:石英是一种非金属矿物,在自然界中虽然分布十分普遍,但高纯度的优质石英矿源却很稀有。超高纯石英砂是半导体芯片、太阳能光伏、光纤通信、航空航天、精密光学和特种玻璃等高新技术产业必不可少且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性材料,是真正“卡脖子”的矿物资源。
当前,在新一轮找矿中的一个独特亮点是高纯石英资源勘查和评价取得重大进展,在我省东秦岭一带探明高纯石英矿,完成高纯石英砂的实验室提纯、中试和试生产,正在筹建第一条依托我省本土资源(花岗伟晶岩)的高纯石英砂生产线,有望用我们河南自己的资源、自己的技术生产出可以制备石英坩埚的高纯石英砂。
近日,由豫地科技集团的子公司地质五队牵头起草的省区域标准《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花岗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经来自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局等单位专家的质询和评议,都同意通过该标准。
我认为,河南应该以高纯石英勘查开发利用及产业化为牵引,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链,瞄准产业化路径,开展市场化运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针对石英制品用砂指标和市场应用场景积极对接企业、科研院所,有序推进光伏用石英砂制品的验证试用。豫地科技也将加快生产线建设,打造包括高纯石英砂、石英坩埚、芯片原材料、半导体原材料、石英管、光伏产品、高档玻璃等在内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链。
顶端新闻:豫地科技自组建以来,在深化国资改革成效、发挥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主力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余纪云:2022年5月27日,豫地科技集团组建以来,省委省政府赋予集团当好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主力军,当好新时代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当好地质科学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领头雁的战略定位。
我们将深化改革作为驱动集团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引擎,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目前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期评价中被评为A级(优秀),2024年底已完成总体改革进度的87%。
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已发现矿产资源145种,已查明储量的110种。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我们在金、银、钼、金红石、铝土矿、高纯石英原料、萤石、晶质石墨等战略性矿种上有重大突破,新增了一大批矿产储量,超额完成我省“十四五”找矿目标。
在“生态强省”建设重任上,豫地科技集团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等重大战略,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集团谋划承担了“两大四小”6个重大山水工程建设项目(两大:南太行山水工程,秦岭洛河山水工程。四小:南阳、鹤壁、郑州、安阳等四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还有河南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规划、土壤三普、地质文旅等项目2026项。大规模创造高质量生态成果,为建设美丽河南勇挑大梁。
顶端新闻: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动下,2024年豫地科技集团在矿产勘查与开发领域都有什么重大突破?
余纪云:对比我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5个矿种目标任务,豫地科技集团已完成或超额完成12个矿种的找矿任务。
油气矿产方面,今年以来,豫地科技圆满完成三门峡盆地油气勘查项目芮城盆地二维地震和灵宝凹陷豫灵1井、豫灵2井钻探任务,发现油气新区新层系,并再获高产工业油流,初步评价三门峡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4.27亿吨。有力推动了中原地区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对我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查工作具备极其重大示范和借鉴意义。
战新性矿产方面,在河南省东秦岭卢氏-西峡一带完成路线km,豫地科技集团新发现了600余条花岗伟晶岩脉。通过野外快速遴选技术,完成135条花岗伟晶岩脉的资源评价,并初步查明蕴藏高纯石英资源。
战略性矿产方面,新增和升级一批资源量,其中铝土矿、伴生镓和钛均达到大型;共生耐火粘土矿、铁矾土矿和伴生锂达到中型;共生硫铁矿达到小型。矿床埋深300米以浅,潜在经济价值500亿元。可用于钢筋制造、拉纤维丝的玄武岩127.4万吨;以及铜、锂、铅锌、铁、萤石、膨润土、耐火粘土、长石、建筑用石料、饰面用石材等一大批矿产资源量,
新能源矿产方面,为确保我省钒矿“十四五”找矿目标实现,2024年,豫地科技承担了“河南省钒矿地质调查”项目和“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香花一带钒矿调查评价”地质勘查项目、“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内乡县师岗钒矿调查评价”,助力我省钒矿找矿实现新突破;在洛阳新安县等地开展铝土矿及伴生三稀矿产勘查工作,提交伴生锂资源量,规模达中型。
清洁能源方面,在济源、沈丘、洛阳等地区发现高温、高产或自流地热资源,将为当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详实依据,助力能源结构调整和“双碳”目标实现。
顶端新闻:站在2025年新的发展起点上,豫地科技将如何进一步擦亮“地质豫军”名片,展现在河南建设新征程上的新风采?
余纪云:2025年,豫地科技集团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的提高自身实力与影响力,进一步擦亮“地质豫军”名片,在河南建设新征程上展现出更加卓越的新风采,为河南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